大家早上好!
今天,我们演讲的题目是《勤奋是最深的智慧》。
从我们开始上学起,“勤奋”二字就一直萦绕在我们耳畔。父母、老师时时提醒我们要做个勤奋的人。就连那印满插画的书上,都常常歌颂着“勤奋”这一美好而重要的品质。自古就有“天道酬勤”、“勤能补拙”的训诫之言。纵观古今中外,多少名人志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勤奋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千古美谈“凿壁透光”。
汉朝时,有一人叫匡衡,勤奋好学。 家里很穷,白天必须干活,晚上他才能读书。但又买不起蜡烛,天一黑,就无法看书了,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。对邻居说:“晚上想读书,可买不起蜡烛,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?”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,就说:“既穷得买不起蜡烛,还读什么书呢!”匡衡听后非常气愤,不过他更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书读好。匡衡回到家,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,烛光透过来了。借着这微弱的光线,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,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。附近有个大户人家,有很多藏书。一天,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。他对主人说:“请您收留我,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。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。”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,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,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,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。
同学们,回想一下刚过去的几次测验吧,有的同学取得了优秀的成绩,而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抱怨上天的不公,认为自己没有天赋,比不上别人聪明,殊不知那些成绩斐然的同学已经在勤奋的道路上前行了。每天清晨认真朗读的是他们,每节课专心听讲的是他们,自习课上珍惜分秒专心学习的是他们,勤奋,作为一个人形成的习惯,养成的品格,不仅可以使现在的我们成绩优异,还可以使我们的将来的人生更加辉煌。面对新的时代,新的挑战,科学文化变得尤为重要,若现在不勤奋,没有文化知识,犹如盲人行路,在未来的世界里,我们将无立足之地。让我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选择背负着“勤奋”这个行囊,不抛弃,不放弃!既然昨天已经过去,明天尚未来临。何不趁着今天,趁青春,趁年少,去拼搏刻苦,去放手一搏,去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!
请大家牢记:勤奋是最深的智慧!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